2022年12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于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群众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为主题,探讨源头治理、数智治理、韧性治理等议题,意在共同研讨城市治理的“中国方案”。其间,由北京大学承办,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组织,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支持举办的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韧性治理”平行论坛于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韧性治理平行论坛设置领导致辞、主题发言、成果发布和论坛总结等多个环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多位政界、学界资深专家就有效提升接诉即办在促进北京韧性城市建设、提升韧性治理水平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接诉即办改革本身韧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等内容进行交流研讨,共同探索超大、特大城市韧性建设发展思路与方向。
由北京市政务服务局副局长蔡兵主持领导致辞环节。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区长李新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韧性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的方式,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韧性城市建设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提供了先决条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次论坛为城市治理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各界专家代表充分碰撞思维,交流经验,为韧性城市治理提供新思想、新思路、新成果。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视频致辞,他代表北京大学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祝贺,对各协办单位和支持单位表示感谢。孙庆伟表示,韧性城市是具备在逆变环境下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持续提升城市整体韧性,对防范和化解社会重大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韧性治理的理念、技术、机制与接诉即办改革相融合,将为提升首都治理能力、维护首都和谐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副主任冯颖义主持主题演讲环节。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薛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马宝成,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平原,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玉梅,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旻几位专家学者上台演讲,分别以“迈向韧性城市的若干步骤”“统筹安全与发展推进北京韧性城市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接诉即办改革与共生院建设”“接诉即办与韧性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有效提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应急保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分享研究与思考。
经过前期层层筛选和专家评审,多项北京韧性治理成果、典型项目发布。在成果发布环节,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怀柔区的韧性城市建设成果,以及来自科大讯飞、小米、高德等公司的建设案例,展示了政府与企业积极合作,应用信息前沿技术服务于城市韧性建设的最新成果。
在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群众诉求响应的新路径和新范式”为主题的专题发言环节,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于建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二级教授、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宋贵伦,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社会治理与社区发展教研室主任谈小燕,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教授辛自强,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建立分别就“从新冠疫情防控看接诉即办与韧性城市建设的成效和作用”“完善基层治理平台赋能韧性城市治理”“以接诉即办为主抓手提升基层韧性治理能力”“发挥接诉即办作用加强涉疫社会心理治理”“接诉即办改革与韧性城市建设的‘建外’样本”等主题分享了实践经验与研究思考。
论坛最后,北京市应急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刘斌总结道,此次论坛聚焦北京城市安全发展,提出了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与韧性城市建设主题,与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度契合。论坛紧密结合首都发展实际,聚焦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坚持改革创新,与会嘉宾积极分享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融合推进下一步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未来仍面临许多新课题等待探索解决,他希望与各界同仁一道共谋发展,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精准的发力方向,以群众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实践”,全面加速韧性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