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社会主义发展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和四川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共同主办,《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编辑部和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协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之治”第二届高端论坛“党的二十大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等近百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二百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F84BD8A35D5535C9F73213CA1AE_B7A58DD6_161D83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张神根研究员在致辞中肯定了此次高端论坛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四川大学共建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相信未来双方携手一定能办好基地、做好科学研究、培养好专业人才。他强调,回答当前重大时代问题,务必要坚定“四个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曹萍教授在致辞中向出席、参与、支持本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和师生表示欢迎和感谢。她对四川大学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尤其强调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合作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她指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研究非常重要,四川大学专家学者要发挥综合优势,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汇集各方资源,加强研究阐释,力争取得更多理论成果。
主旨报告阶段,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梅荣政教授将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原创性贡献的路径概括为三个方面:一要与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和历史决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二要适合群众学习接受的习惯,三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走好中国道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聚焦“六个必须坚持”,指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点,共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基本立场、坚持自信自立是精神品格、坚持守正创新是思想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是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思维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高远境界。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磊教授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认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时代内容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由此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善于总结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坚持在开拓创新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熊亮华研究员以《共产党宣言》为对象,结合新形势,阐释了学习《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他认为,新时代学习《共产党宣言》,有助于坚定历史自信,走好新的赶考路;有助于牢记党的性质宗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有助于共产党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有助于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主旨发言阶段,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议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教授紧扣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共同富裕、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岩教授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价值意蕴、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教授立足于21世纪世界历史的确定性、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教授着眼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视野、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教授围绕党的二十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着眼于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兵教授聚焦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自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紧扣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教授围绕忧患意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思想资源、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丽敏教授聚焦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密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编辑部主任晏荣副研究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社会主义、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洪树教授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政治现代化”为题,开展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在三个分论坛中,来自全国各高校的24位师生分别围绕“党的二十大与党建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与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许先春研究员做了大会总结。他认为本次研讨会选题广泛、重点突出,大家的学术研讨体现了三个特点:一论题广泛而又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魂”,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二是重点突出,既关注重大理论问题,又关注重大实践问题,聚焦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三是坚守脉,突出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围绕党的自我革命这一最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探讨了全面从严治党问题,深化了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规律性认识。同时,也启示大家下一步要强化理论思维、强化问题意识、强化实践导向,把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研究阐释不断引向深入。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论坛以线上方式开展,观看人数多达7000多人次,在各位专家学者和师生的支持和参与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