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是人的一种断定,体现出语言中的人因素。本文将否定视为系词,并阐述否定位于语句述位中的情况,以此说明:否定是语句中人因素的体现。[详细]
动词多义是一种复杂的词汇语义、句法语义和认知语义现象,这在动词认知隐喻体系和语义运作层面中有及其深刻的反映,相关理论问题亟待全面、系统的分析、梳理和细致入微的探讨。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俄语动词认知隐喻机制研究》创建了主要由隐喻相似性...[详细]
语义的复杂多维性决定了必需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这在动词语义研究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动词语义的细化分析有多个维度和多种方法,但总体上学界在这方面的理论投入并不算大。《俄语动词认知隐喻机制研究》选取认知隐喻为焦点,并结合词汇语义和句法语义分析方法...[详细]
爱情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情感经历之一,也是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以爱情隐喻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了俄汉隐喻模式的特征,并进一步窥探了隐喻特征与隐喻映射的关系。[详细]
作为“两个一百周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通过的重要文件,《决议》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地位。它通过政治隐喻传递党的执政思想、表达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政治理念,从而实现国家与民众的政治交流。因此,对其中的政治隐喻进行建构与解读也就有了重要意义。[详细]
科技作品的词汇分为两大类:专业词汇(术语)和普通词汇。汉俄两种语言中的很多术语并非是一一对应的,而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这被称为术语的不对应性。术语的不对应性使得很多术语不能在词语层实现翻译,而要在句子层进行翻译。术语翻译难点在于...[详细]
新闻翻译,尤其是主流媒体的新闻翻译,属于机构翻译,是典型的国家翻译实践行为。新闻由于其本身的价值功能及传播特性,较之文学、科技等其他文本类型,具有更显著的变通翻译取向。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于新闻变通翻译的研究呈现多维特征,包括基于西方译论的新闻翻译改写与操纵研究...[详细]
空缺现象是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的产生和存在是一个民族认知世界过程中相对其他民族认知世界过程的必然产物。根据俄学者理论,空缺现象包括文化空缺和语言空缺,文化空缺又分为民族心理空缺、交际活动空缺和文化空间空缺。为了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缺,译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详细]
洛谢夫的象征美学有着深厚的西方理论根基和本国文化渊源,它借鉴和发展了俄国象征主义的美学经验,同时二者又有本质的区别。在关于象征的概念内涵方面,如果说俄国象征主义者更加相信和关注直觉,那么洛谢夫则更加注重理性,他试图通过理性和逻辑建构使象征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化。[详细]
俄罗斯莫斯科时代出版社拥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阿列克西耶维奇全部作品的俄文版权。这是一家怎样的出版社?它是如何认同作家的创作理念并与其长期合作的?又是如何预测其作品获奖情况的?作家作品出版的具体发行量和读者反馈情况如何?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又是如何接受她的作品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时代出版社社长鲍里斯·纳塔诺维奇·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 Натан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先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