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媒介研究

媒介研究

媒介研究[2009年第2期]

  • 媒介研究

    • (《媒介研究》)·目录

      N/A[详细]

    • (李频)·论出版学的核心与边界

      出版活动是出版学研究对象,出版制度结构是出版学研究核心。后者是出版领域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的总和,是以出版企业?政府为核心,在政府和出版企业之间展开的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规约关系,具有整体性、转换性、自身调整性特征...[详细]

    • (周荣庭 胡 云 马可敬)·数字出版环境下的传播学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以MIT和USTC为例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为例,重点比较了在数字环境下传播学专业中有关数字出版方向的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式上的异同。[详细]

    • (黄孝章 张志林)·北京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本文给出了数字出版的简单定义,阐述了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从出版物内容及传播方式两方面对数字出版物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链形态和竞争格局,分析了电子图书、数字报纸及数字期刊等细分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北京数字出版产业存在的问题。[详细]

    • (王 亮 姜思思)·出版社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对在分析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出版行业特点,以北京市8家出版社为调研对象,有针对性地提出出版社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并初步拟定一套以信息化实效为评价目标的效能评价指标,形成对出版社信息化实效的定量分析结论。[详细]

    • (王京山 袁一平)·从维基百科看多人协同知识生产模式的意义

      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多人协同知识生产模式采用全球志愿者协作的方式完成,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种新型的知识生产模式引发了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对维基百科条目可靠性和权威性的质疑与批判。基于维基百科的发展政策及目标,从实证和人文价值观等角...[详细]

    • (陈丽菲 俞锦莉)·数字时代出版传播与阅读文化特征探讨

      数字时代,信息技术带领出版业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数字传播的突飞猛进,使传统媒体“居间”的中心地位被边缘化,人们的线性阅读习惯受到极大冲击,非线性阅读习惯逐渐形成。本文对Web2.0背景下的数字传播方式及其对传播与阅读文化的改变做了文化特征意义上...[详细]

    • (陈 丹 李东岩)·北京地区大学生掌上阅读状况调查分析

      本文是关于北京地区大学生掌上阅读状况的一份调查分析报告。选取了北京地区8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有效样本量为456份,主要针对大学生开展掌上阅读的设备、产品类型、阅读内容及行为特征等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处理、分析,形成报告。[详细]

    • (丁光梅)·论网络传播对文学交往主体关系的影响

      网络传播的兴起,使文学交往主体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传播条件下,文学交往主体的不对等关系瓦解,平等的互动关系建立;直接交往关系得以突显,间接交往关系进一步延伸;创造和再创造关系出现了浅浮和错位。[详细]

    • (于春生)·由龙源数据看文学期刊的网络复兴

      通过龙源网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文学期刊在网络传播中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传统期刊相比,文学期刊在网络环境中更具有生存的优势。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本文还重点探讨了文学期刊的发展策略。[详细]

    • (魏 超)·网络广告形态论

      “广告是什么”比“广告怎么做”还重要。进入Web2.0时代的网络媒介催生广告形态发生巨变。网络广告不应该只是单向传播的展示性广告,互动应该成为其核心特征。Web2.0时代的网络广告也许如麦克卢汉所言,是“发现”,而不是别的什么。 [详细]

    • (洪九来)·图书网络营销的新景观及其法律应对——以“网络预售”和“复合出版”为例

      网络营销是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活动中出现的新型营销模式,便捷、同步、互动、低成本、全覆盖等是其优长所在,但其对现行的出版业法律法规的冲击与挑战也是十分明显的。本文以“网络预售”和“复合出版”两种新营销模式为例,分析了它们与我国对发行权、信...[详细]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封面1

      2009.12(卷7-2)数字出版:理论和现实探讨 [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