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媒介研究

媒介研究

媒介研究[2008年第2期]

  • 媒介研究

    • (姬德强 陈旭静 石艳 张磊)·一份古代媒介的“传者图像”——邸报的传播者研究

      邸报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报纸。研究邸报需要明确其与现代报纸的区别,避免按照现代媒介属性和运行规则的框架来解释古代邸报的传播过程。邸报“作为中央官报”,其真正的传播者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中央政权。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封建民间经济环境没有造就类似...[详细]

    • (张曼 郑方 奚宁宇 朱春凤)·邸报内容研究

      邸报主要刊载皇帝的起居言行,臣僚章奏,朝廷公布的重大决策、公报和法令条文,官员的升迁罢黜等有关朝廷动态的政务消息,以及有关军事外交的报道等内容。邸报的信息选择受到封建政权的掌控,并随着朝代的变更、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详细]

    • (尹颖等)·邸报的媒介特征与传播渠道

      宏观而言,邸报的媒介特征和传播渠道受到封建王朝社会环境以及与政治统治紧密相关的传播环境的影响,成为舆论控制的工具。微观上,邸报首先表现出官报、非大众传播媒介等特征,并多以纸质载体出现;其次在制作和传播渠道上,邸报多由中央的某些部门负责收...[详细]

    • (祖铁刚等)·邸报的受众和传播效果分析

      从唐代至清代,邸报的受众主体都是官员阶层,阅读邸报可以说是官员的一种权利和身份的象征,阅读活动也满足了他们的政治需求;同时,邸报的受众在各个朝代又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邸报的传播从宏观方面影响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因素,在微观...[详细]

    • (谢丹 戚晓通 肖庆玲等)·浅析中国古代小报

      本文在收集整理了已有的关于小报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通过“5W”模式的独特视角对小报的整个历史进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细化和梳理了以往研究中对小报现有资料的认识,并提出了对小报概念的界定,以及它与近代报刊的相似性和最终未演变成近代报刊的思考。[详细]

    • (马晓蕾 王莉媛)·风流人物——《新青年》传者的研究

      《新青年》在我国报刊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我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第一份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杂志,也是中国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报刊,它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报刊的产生,标志着现代新闻史的开始”。本文...[详细]

    • (陈 瑶)·用文化作斗争——《新青年》传播内容评述

      《新青年》诞生于内忧外患、水生火热、亡国灭种的社会语境下,作为一种极具战斗性的文化,通过“反封建”等话语体系的建构,《新青年》一诞生便站在了以国内的封建军阀专政以及当局主导的主流文化??“封建文化”的对立面,以及其具有战斗力的态势与之抗争...[详细]

    • (张 烨)·文言与白话的千年之争——《新青年》媒介分析

      90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携“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口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这一“革”,直接“革”去了在中华大地扎根千年之久的“文言文”的老命,白话文洗刷了长期处于文化“二房地位”的瘪屈,粉墨登场,至此整个中...[详细]

    • (张海娜)·那时的“新青年们”——《新青年》之受众研究

      《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它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后国人的精神与社会旧貌依然的中国,率先竖起了“民主”、“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和蒙昧发起攻击。它反对旧伦理、旧文学,倡导新道德、新文学,并向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青年》...[详细]

    • (李增云 陈培婵)·莫以成败论英雄——《新青年》传播效果研究

      《新青年》,世纪性的名刊,划时代的最强音,中国新文化的象征,是曾经影响中国历史行程的少数报刊之一。它在抨击两千多年的政教合一的宗法专制社会,推动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本文就传播效果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对《新青年》...[详细]

    • (王鹏等)·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古代报刊和《新青年》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在这些卷帙浩繁的前人研究成果中寻找和我们研究有关的信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由于这项工作不可能有一个或是几个人来完成,所以我们按照朝代进行了分工。分工的好处是各自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得以细致地进...[详细]

    • (徐万思)·中外传播大事年表

      N/A[详细]

    • (李煜)·编者手记

      N/A[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