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取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在探讨OFDI诱发国内制造业转移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方法,结合中国200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估计了OFDI对地区制造业生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据此判断制造业转移的存在性。结果发现,OFDI引致的中国制造业转移以“...[详细]
基于相关文献,本文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外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增长竞争不但直接扩大了通货膨胀,还通过对外贸易竞争,扩大了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样本,发现:地方财政收入自治率、地方财政支出自治率、地方财政...[详细]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匹配后的2000~2006年的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企业贸易状态的差异对于其就业波动的影响。更进一步,分别从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强度、份额以及产品种类、进口来源国数量、出口目的国数量等多个...[详细]
农村外出劳动力参与土地流转对我国工农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年中国城乡移民调查数据(RUMIC),本文在综合考虑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外出劳动力参与土地流转的分析框架,并用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详细]
在土地利用和碳排放方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与碳排放之间的EKC假说。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构造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假说进行验证。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估计结果均表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与碳...[详细]
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约束是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角度。政治晋升上的向上负责和经济激励上的财政分权构成了中国式增长的纵向权力制衡制度背景。增加对地方政府分权的程度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给地方官员腐败提供了空间;同时分权和腐败也...[详细]
贸易成本几乎被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但却广泛存在于实际国际贸易活动中。本文在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对1993-2011年中国与1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对影响贸易成本变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3-2011年中国与主要...[详细]
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国要跨域“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要厘清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采用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传导机制进行...[详细]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生成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后发优势”的减弱,中国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进入新常态。本研究从增速、结构和动力三个维度出发,发现中国还正处于向新常态过渡阶段,且各经济区域差异明显。基...[详细]
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步入新常态,应该特别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努力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本文以可行能力刻画发展,从发展理念出发将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为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蕴含的发展质变即可行能力的提升,提出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模型。然后,以结构方程模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