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步入新常态,应该特别关注经济增长质量。本文从发展理念出发将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为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蕴含的发展质变即可行能力的提升,提出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模型。然后,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工具,依据全国样本数据测算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详细]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三个维度共10个指标,通过计算家庭的剥夺得分来识别其是否贫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91-2011年多维贫困指数,并将多维贫困人口进行了四种分类和测算,以便分析多维极端贫困及其变化。结果发现:(1)...[详细]
本文在将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解分为就业总量效应、结构效应和质量效应的基础上,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总量效应潜力巨大,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带来就业结构的改善,现代金融...[详细]
本文以2005-2012年8个年份19个不同行业的数据为基础,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城镇居民学历(受教育年限)与收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受教育年限越长,居民个人平均收入水平就越高,而资历(工作年限)与收入水平无显著相关性...[详细]
本文利用2000-2008年期间26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测算了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以及TFP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2000-2008年期间,中国粮食生产存...[详细]
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我国居民消费率却呈现出长期的下降趋势。本文利用中国1998-2012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少儿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将整体居民消费率与...[详细]
本文介绍了国外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区分了空间溢出与行业溢出,比较了公路、机场和电信等不同类型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的差异,归纳了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的研究方法,包括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理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与可达性指标空间地理方法,以及...[详细]
在全球贸易体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提出重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表现出后WTO时代主动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制定的国家意志。利用现有的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机制,尝试建立中国—哈萨克斯坦自由贸易区,能够使之成为连接欧亚大陆,平衡沿线各国经济发展...[详细]
本文利用定序logit模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型社会资本中,与家庭密切的邻居数量和对邻居的信任程度对联保贷款效应影响显著为正;农忙时是否帮助别人、参加过的联保贷款小组个数对联保贷款效应影响显著为负...[详细]
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及其12个细分行业2003-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层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在样本期间内呈波动性增长;技术进步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