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IS-LM-EE模型构建了汇率冲击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SVAR方法对1996~2010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从国际贸易规模、人民币价值稳定、金融业发展三个方面研究了汇率和外汇储备冲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动态影响。分析表明,短期内人民币渐近和小幅升值虽然...[详细]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低估币值的产业政策是否能够支撑经济增长最近引起广泛的讨论。本文以台湾为例对此进行了研究。我们首先通过估计基本均衡实际汇率来确定失准的台湾货币。本文确定了台湾货币汇率失准的三个子期:即1981-1986年和1998-2008年的低估阶段...[详细]
本文使用中国的分省面板数据来考察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集中于考察贸易流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开放度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不同的模型设定——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和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外部工具变量、滞后期工具变量以及动态...[详细]
几乎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起,就有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主张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机械化促进农地的集中,以克服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提高农地生产率,但本文利用2005年和2006年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地集中没...[详细]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交易费用的跨期动态模型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经济收入差距变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利用1958~2008年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计量检验,从而得到基本结论:(1)若涉农子系统收入增长率和非农子系统收入增长率为正数,则劳动力...[详细]
社会资本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复杂和微妙的。虽然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非常贫瘠的贫困人口需要社会资本,希望分享社会资本正外部性的阳光,但是,社会资本构建的主体际性可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排斥极度贫困的穷人,社会资本很难“一厢情愿”地、“单向度”发...[详细]
明确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和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目标模式是科学发展方式,是集约型、协调平衡型、内外向结合型、可持续发展型、高效性发展方式的综合;指出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提出20多年了,至今还没有根本转变,认为导致中国经济发...[详细]
伴随着政府行政上的垂直集权,中国的财政分权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带来地方政府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和失衡的财政支出结构,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本文利用中国1985-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会显著扩大城乡...[详细]
转轨时期作为中国经济结构最重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可能诱发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变化。本文将通货膨胀缺口作为通货膨胀持久性的替代变量,采用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1996-2010年期间中国通货膨胀的持久性特征进行了考察,并运用Blanchard-Quah结...[详细]
市场不完善和市场缺失影响了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一些在市场不完善和市场缺失的条件下能替代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要素联结便是主要形式之一。文本对近年来发展经济学关于要素联结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集中在要素联结对整体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