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思想争论。第一次争论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争论主要围绕着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展开;第二次争论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争论焦点在于市场化改革到底姓“资”还是姓“社”这一问题;第三次争论发生在20...[详细]
本文探讨了1978至2005年间分权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发展过程。分权化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在市场经济缺位的背景下,分权化改革在促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的同时,不仅形成了一个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而且促成了金融发...[详细]
本文构造了一个既包含外部资本市场又包含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模型,其中,项目的有保证现金流量是否充裕决定了其能否从外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本。分析表明,金融体系二元性对资本配置施加了影响:如果金融制度安排对不同企业或经济部门实施差异性融资服...[详细]
本文利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根据中国30个省份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存在从农民收入到农...[详细]
本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实证研究了1985?2007年我国的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论如下:(1)国际贸易总体上扩大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2)出口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而进口对其不利;(3)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分配产生显著的正效应;(4)...[详细]
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的企业调研数据,本文从垂直联系视角考察了FDI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外溢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垂直联系有利于企业创新与技术溢出。并且,与水平溢出相比,垂直联系渠道发生的溢出更为显著。对垂直联系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拥有外方合作伙伴...[详细]
文参考钱纳里的工业化理论着重分析广东近三十年来的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和模式。认为广东工业化现已进入从中期向中后期发展阶段。广东工业化表现出工业增长速度高效益不高、结构偏差大、产业集群式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等特点。广东工业化模式是一...[详细]
构建生态化产业体系是实现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核心内容是发展低碳导向型经济。本文...[详细]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两阶段”LMDI方法,对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对减少碳排放起关键作用的因子再次分解。通过研究找到产出规模和能源效率两个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界定了“高增长、高效率”、“低增长、低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