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理论的最新发展,把金融发展理论分为麦金农?肖范式的金融发展理论、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和新制度金融发展理论;在对金融发展理论的最新进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新制度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详细]
本文运用内生金融发展理论这一新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中国的金融发展。我们利用中国1978年以来的数据,通过计量研究发现,产权改革、法治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的自由化,将有利于增加私人信贷,但对整体信贷量以及金融深化并无显著的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详细]
法与金融学的研究作为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其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从“法与金融”的奠基之作《法律与金融》入手,对法与金融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法律、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法律、投资...[详细]
金融深化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以来,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次金融自由化的高潮,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此起彼伏。在重新认识和探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自由化带来的各种金融风险,形成了金融脆弱性等一系列理论。根据这些理论,我们认识到...[详细]
本文利用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在传统“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已经由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度集中的市...[详细]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逃现象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90年代的金融危机更是凸现资本外逃问题的严重性。同样在经历体制转轨的中国,资本外逃问题也不容忽视,它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大隐患。本文提出了影响中国...[详细]
金融成长态势与经济发展思路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经济发展思路决定金融政策导向,在此基础上相应构建金融制度,进而决定金融成长的类型。中国金融成长的历史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反映出经济发展思路演变对金融成长态势的决定性影响。本文对...[详细]
实际汇率的贬值究竟对经济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本文通过构建包括产出、工资、物价水平、政府支出、货币供给和实际汇率等6个变量的VAR模型,并运用协整、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详细]
本文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FDI)流入与反贫困之间的关系。以中国农村(1993~2005)为例,基于阿马蒂亚•森的标准化绝对贫困公理,设计了一个新的贫困指数对贫困进行测量,进而构筑了一个贫困指数与FDI的关系模型,随后,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检...[详细]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实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二次大战后,日本农业和农村政策的重点转到保证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综合发展方面。日本农业和农村政策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农民的斗争、农业组织的发展、强有力的基层政府、以及有利于农村的政治选举制...[详细]
欧元区的改革与扩大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欧元区财政政策改革和十个新成员加入欧元区,将是欧盟面临的两大挑战。2007-2010年间,新成员国将分别加入欧元区,欧元区可能将由目前的12国扩大为22国。目前,十个新成员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加入欧元区,其现状离《...[详细]
本文借鉴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结合我国具体的政治制度环境,分析了政治决策过程对货币秩序的影响,并得出结论认为“宽货币、紧信贷”格局的形成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外政治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利益分化过程中国内不同利益阶层之间,以及我国与其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