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收入分配一直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界结构主义者同新古典主义者展开激烈论战的主要领域之一。结构主义者从现实出发,以其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独特视角,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问题。本文将结构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详细]
以分工-就业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中,分工的自演进将市场规模动态化。分工水平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就业水平成为衡量经济增长数量的重要指标。经济增长的分工-就业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开创了一个新的政策思路。我国的就业问题本质上是由低水...[详细]
贫困是发展中国家最典型的特征。发展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长期以来,发展经济学家们围绕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以及如何摆脱贫困进入发达状态这两个基本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详细]
我国已总体上进入小康,这种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不全面的,为此,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认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五化”是必由之路。它们是:经济工业化、人口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体制市场...[详细]
技术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追赶的一种主要的后发优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从技术引进、技术学习到技术创新相协调的技术后发优势战略,成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强劲动力。但是我国的技术后发优势战略仍然存在技术引进战略失误、管理体制不协调...[详细]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加入WTO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工业发展的影响。考虑到中国入世和电力改革正在对电力工业发展的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电力产业结构、行为及绩效,本文综合产业经济学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建立了一个研究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分...[详细]
本文研究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上有关资金运用与分配问题,包括“政府”对银行家数与设立的管制,对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管理,官定利率与利率自由化,金融压抑下“政府”对资金的分配,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以及外汇政策与管理。文章指出,台湾在1985年之前,...[详细]
本文介绍了农业家庭的建模方法、它的演变及其应用。同时本文提供了一个一般的但是简单的农业家庭模型,并用墨西哥乡村的数据和一般代数模型系统对其进行了估计;利用这个模型,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农业政策的变化在家庭层面上对生产和收入产生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