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发展经济学的起源、演进和新发展,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在发展经济学的草创时期,中国经济学家对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发展经济学在西方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了新型发展经济学的探索。...[详细]
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在战后20多年间曾一度在西方发展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至今仍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西方经济学界施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旨在对这一思路的理论文献作一系统梳理,以回应在西方发展经济学界流行的一种说法,该说法认为,自上世纪...[详细]
本文对后发优势理论尤其是开放条件下的后发优势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回顾。首次概括出后发国家存在的六种后发优势,并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些后发优势的潜力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在于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改革开放...[详细]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本出路,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后起者优势"使之具有可能性。但若要使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详细]
本文估算,中国大陆和中国台北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使用一个包括23个部门和25个地区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GTAP5项)所作的分析表明,中国大陆的GDP增长预计为近6 %,香港将获益,而中国台北略微亏损。在这三个经济体中...[详细]
外国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刚刚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已逐步放宽了对FDI的政策限制,减少了FDI的约束和壁垒,改善了整个投资环境。同时,中国有潜在巨大的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相对受过良好教育和低成本的劳...[详细]
本文基于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立场,以资本形成理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全球经济"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国际资本形成"新概念,并以"发展中国家融入国际资本形成"的新思维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问题。文章认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的当代发展赋予发展中...[详细]
沿着国外学者金融深化理论与经验研究的思路,本文实证考察了中国金融深化的程度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虽然中国货币化率与金融化率较高,但无法掩盖尚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的事实;在中国,金融深化没有明显的储蓄、投资效应,也没有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