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结合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在基础阶段跟踪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北京五所高校970余名本科生在高年级阶段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强度进行考察。结果显示,高年级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在与低年级阶段保持总体连续性的同时,“内在兴趣”、“出国”和“学习...[详细]
近年来,二语学习者句子理解中的语义和句法交互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以“语缺”和“生命性线索”为研究切入点,用两组中/高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一组英语本族人为受试,采用“有/无语缺-有/无生命性”的四种实验句进行自定步调阅读实验,考察了学习者在...[详细]
本文探讨汉英过渡语中时体标记与时间状语间的交互影响,以克服前人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种类时间状语的功能、语篇类型的影响以及学习者发展模式的局限性。语料来自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的中学组(ST2)和大学专业组(ST5)。本文发现只有明确指示...[详细]
本文利用Halliday & 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连续跟踪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两年来英语作文衔接手段的习得模式。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在大学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使用衔接手段的总体情况如何?(2)随着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对衔接手段的使用有...[详细]
本文采用前测—实验—后测—延时后测的实验方法,以输入强化与有引导的写作为促进学习者从外部和内部注意语言形式的方式,就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式和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对英语虚拟语气的注意、即时习得和延时习得方面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式...[详细]
英语强势语和模糊限制语一样,是学术语篇中常用的修饰作者论断的语言手段,用来加强对所论述观点的确定程度,表达对观点和立场承担责任和具有信心。本文对120篇涉及六个学科的实证研究论文的讨论部分中所使用的强势语的频次和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强势语...[详细]
《英语课程标准》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以甘肃为例,对该省15个县、市229名中学英语教师调查研究并结合多年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英语新课程改革,从教育资源、教师到学生都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