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性和整体性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特征。正是因为有了关联性,由一些句子组成的普通连贯语才能成为语篇。整体性定位于语篇的内容、思想,是各种形式的关联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全篇各个部分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出与各组成部分相关的完整共同思想。关联...[详细]
词汇单位意义并非一成不变,初始意义极易发生各种转移,形成一个连通的、动态的语义网络体系。形容词因其意义及构词、构形等特点,语义转移现象十分活跃。根据义子变化情况,形容词有义子强化、弱化、增加、缺失等语义转移途径;通过联想性质比较,形容词...[详细]
本文以俄汉语空间维度词“高/低(矮)”为例,从词典释义入手,对其空间维度的概念特征进行探讨,进而借助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俄汉语“高/低”维度由空间域向其他六个目标域的映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详细]
语言作为特殊的符号,有着自身的规律,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可能在封闭的系统中独立发展,势必受到文化、思维、社会等诸语言外因素的影响。俄汉语空间语符“左、右”语义评价指向错合的形成就是其典型体现。在此进程中,俄语重宗教信仰,汉语重民...[详细]
本文从词汇、句子、篇章三个层面对俄汉语评价功能语义做了举隅式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一方面,在俄汉语各对应语言层次单位中,评价意义的分布有很大的相似性;另一方面,它们在句法—语义组合方面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采用的功能主义研究路线对...[详细]
术语管理能够确保术语使用的一致性、准确性与翻译的质量。现今术语管理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已经对跨国公司的翻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与本土化战略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微软公司为个案来看跨国公司术语管理对术语翻译的影响,通过回答术语管...[详细]
翻译与其说是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从而进行交际,不如说是克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将文化词汇分成三个层次:器物层次的文化词汇、制度层次的文化词汇、理念层次的文化词汇,其中涵盖了思维方式、价值观、意识形态、社会习俗等一系列文化因...[详细]
本文旨在把文学人类学的两种研究路径——口头文本民族志书写研究与书面文本“神话及程式结构”批评——结合起来考察史诗。《静静的顿河》潜伏着哥萨克文化惯性的整体韵象,三重奏式的“平行重复的镶嵌”艺术结构和流水节奏。三者在小说中浑然一体,自然天...[详细]
在索洛古勃的笔下,人的整个生命、人存在的实质就是精神与客体化世界的斗争。这种斗争呈现为人以自己的创造活动来反抗并突破客体化世界的限制。在索洛古勃的艺术世界里,通向获得存在真谛的道路只能建立在否定非真实、虚伪的“现象世界”和日常世界之上。...[详细]
俄罗斯当代作家阿纳托利•金是生于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长大的第三代朝鲜移民。在俄罗斯主流文化面前,少数族裔的身份使作家因缺乏认同感而长期感到困惑焦虑;在韩国文化面前,金同样遭遇身份焦虑。金在寻求归属感的过程中,从渴望被主流文化认同逐渐...[详细]
本文尝试从修辞学角度来解读屠格涅夫著名的中篇小说《阿霞》。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我们发现,这位伟大作家描写女性心理时善于通过简单但传神的词汇来描写人物的行为,用疑问句、省略句以及隐喻来反映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多彩纷呈,以此来实现文学的审美功能。[详细]
本文介绍了洛谢夫生平及其主要创作,在线性梳理中见出其学术成就及思想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作为哲学家、美学家、语文学家、宗教思想家的洛谢夫体现出的俄罗斯思想及俄罗斯精神内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