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概念源于分析哲学、逻辑语义学、语言哲学,用以研究句子的真值语义,分析命题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描写言语交际的运行机制,被看作句子有真值意义的语义条件,命题逻辑关系的一种特殊类型,言语交际成功的一些语用条件。本文从预设概念的语言哲学渊源...[详细]
本文主要对俄语句素和名词短语的概念、类型、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不同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论述了将这两个概念引进中国俄语语法课堂并进行系统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将它们与汉语进行对比研究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详细]
本文借鉴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集成描写方法对动词语义的多义现象展开研究,立足于句法语义和交际切分的语义功能转换规则对俄语动词падать的相关问题作了层级化的分析,并对其多义的相应语言性能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描写。本文研究将有益于揭示词...[详细]
大学的俄语语法教学如何去教,是一个十分重要和严肃的问题。 在成人中搞所谓的潜在语法是不可取的。传统的俄语语法大多是静止的研究语言,我们需要的是动态的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的运用。作者建议使用实用的交际语法,以便增强学生对语言交际性的认识和实践。[详细]
修饰语是对事物或行为的限定语,具有形象性,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俄语辞格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其它辞格相比,对它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俄语修饰语的心理机制进行初步的阐释,探讨修饰语产生的认知心理学基础,主要是基于相似联...[详细]
全译主要解决语际意一言多的问题,全译经过理解、转换之后进入表达阶段。表达重在译语意一形多的同义选择,首先是语言同义选择,其次是言语同义选择,一般都经过原语意义与译语形式之间的表里反复互证,再经语用关照和文化统摄,最终确定恰当的译文,全译...[详细]
本文基于逻辑学的视角,从概念厘定、判断陈述、演绎推理、译例论证和体系构建等五个方面论证《小句中枢全译说》的逻辑力量,并指出专著在构筑全译理论核心、推动普通翻译学发展、为全译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等方面重大的理论意...[详细]
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罗斯上个世纪之交新基督教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与其他思想家一个显著的不同在于,他不是努力建立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体系,而是走了另一条道路--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遗迹甚至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中去寻找神的启示,他通过文学创作...[详细]
屠格涅夫是一位极具艺术魅力的作家。他的诗学意象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本文通过对小说中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文化意象所进行的分析,探讨了各类意象在作品中的更为广泛的内容,揭示了这些意象在小说中的象征、氛围、心理和情节衔接等作用。[详细]
布尔加科夫的艺术世界建立在许多相互交织,又互相补充的对立对话立场上,《狗心》的创作继承了古希腊罗马诗学传统,梅尼普体和狂欢化具有一系列的相反相成,相互对立的诗学特点,作家艺术思维受时代二律背反特点的影响也充满了一系列对话性诗学特征,这些...[详细]
各种宗教都以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强调"至善"、"平等"、"博爱"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信念。布宁一生深切关注个体的命运,尊重人的价值,敢于摈弃非人性的社会现象,为正义和真理辩护。他的胸怀是博大的,他的关怀是普世性的,他的创作深深地根植于人性、兄弟情谊...[详细]
辩证法产生于古希腊,最先用于逻辑学和哲学之中,后发展成一种普遍的科学研究方法。辩证思维的方法曾被用于语言研究之中,本本将探讨将其用于术语研究的可能性。本文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将术语归纳为7个不同的对立面,即:异-同、主观-客观、民族-国际...[详细]
本文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主要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图表的形式对该学派的主要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并对该学派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以此为基础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