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搭配是语句构造的基础,也是语言结构的基础。语言学中对词语搭配问题的研究虽然一直在进行着,但许多方面仍需细化和深化。本文全面分析词语搭配所受的限制以及基于各种原因对限制的突破。[详细]
本文借助生成语法中的约束理论分析俄语反身代词的照应特点以及俄语反身代词指称功能的弱化问题。研究将表明,俄语反身代词可以与动词形成成语性搭配,其语义向动词融入,其指称性也因此减弱。[详细]
熟语等值物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语言现象。本文从俄汉熟语的成分组成、句法结构、形式结构和修辞特点等四个方面入手对该现象进行探讨,具体分析的相关问题包括:在所对比的两种语言中任何结构的熟语是否都存在熟语等值物;熟语等值物的数量有何特征;这些数...[详细]
语气词ВОТ在现代俄语中使用频率极高,引起了学者们的浓厚兴趣。但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该项研究大多只是静态的,较少涉及其在言语中的动态使用功能。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多角度地对语气词вот进行重新审视。本文打算对该词在言语中的情态功能...[详细]
要全面掌握、熟悉一个民族的语言,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必须研究它的谚语。对俄语谚语的研究已涉及到来源、语义、结构、文化、翻译等方面,但对其结构模式的研究尚未进行。基于语言学理论的俄语谚语结构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谚语的分析、理解和应用,...[详细]
语里语值跨语转换机制,指从语表形式获得的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在思维中从原语背景转入译语背景,力求保真不受损。大致按逻辑意义、语法意义的顺序进行语里意义的转换,其结果是求得意似。大致按修辞值、语境值、文化值的顺序进行语用价值的转换,其结果是...[详细]
语言意义可谓历史最为悠久的哲学命题,也是翻译学的基本命题。译学角度的意义就其认识、表现和对策而言,应完全以翻译科学与翻译实践的需要为依据和依归。从语言哲学视角审视翻译学中的意义问题,可以让我们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对翻译的实质、方法以及标...[详细]
后现代主义作为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苏俄文化史上的重要景观,之所以在苏联时代被视为另类,在后苏联则被人们广泛接受,原因之一是许多作家创作了大量以游戏姿态叙述的种种不包含社会现实价值的类似物理现象的文本。本文结合相关事例,分析这类拒绝触及社会...[详细]
阿斯塔菲耶夫是以描写战争和大自然见长的作家,但他也一直秉承着俄罗斯文学中社会道德探索的传统,从早期的新经济政策到解体前的社会动荡,前苏联的重大社会事件在他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从这个角度看,他也是位"天生的道德探索作家"。他认为每个家庭的完...[详细]
命题是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内涵随着哲学理念的不断调整而得到充实。传统哲学、分析哲学、日常语言哲学对命题概念赋予不同的内涵,命题在相应哲学中的地位也存在差别。[详细]
本文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来重新观察传统语法中的合成谓语AUX+VP,以及构成合成谓语的短语内部的关系。[详细]
作为深受俄国剧作家契诃夫影响的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欲望号街车》里表达了与契诃夫的名剧《樱桃园》极为相似的创作主题。然而,两位剧作家各自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各自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了这两部主题相近的戏剧有着不同的审美特质。威...[详细]
动词是反映客观世界各种各样动作、行为等的语言范畴,就语义性质而言,它在语言中实际代表的是一个命题、事件。客体是反映动词所表述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是重要的情景参与者角色,它与动词有着密切关联。"动词-客体"形成语言语义中一个极为独特、重要的...[详细]
认知语言学把意义看作语言分析的基础、立论之本,并且人们在认识周边世界的同时利用语言符号来反映自己的感知与感受。如果把这种理念应用于预设的语义操作机理上,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语义与语用之争显得苍白无力。在图形/背景等认知原则的管约下,任何先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