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要地分析了隐喻与其他转喻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别隐喻在言语运用及语言演进中的作用,隐喻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及其在科学认知世界中的功能。[详细]
本文主要对汉俄语词汇在句法中的功能,也就是词语组句的功能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从而发现,虽然汉语和俄语按照语言类型学的分类属于完全不同的语言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俄语属于屈折语),自然二者在词语组句的功能上有很多独特的表现形式,但是...[详细]
以不同语言间同、异为对象的对比语言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学术界大多关注个别语言现象的简单对比。作为独立学科,其学科定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向度和学理基础,都迫切要求系统反思,甚至需要置于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宏大语境中思考。只有如此...[详细]
在逻辑学中,"肯定-否定"对立具有普遍性。但是在自然语言中,肯定和否定在很多情况下都呈现出不对称性特征。本文主要探讨没有相应否定形式的肯定句的类型及其不能构成否定形式的原因。[详细]
同音异义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于在术语词汇中,而且常常被当作多义现象。同音异义术语大多通过借用不同领域中的词汇构成,可以借助一定的上下文、与术语搭配的具体语言限定成分来区分出多义术语的意义及证同同音异义术语。[详细]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思想对峙是俄国文学和文化史中一根贯穿的红线,本文对两派思想斗争的历史和起因作了考察,对两派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对俄国文学和文化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探究,旨在说明这两种思想倾向的长期对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分裂、俄国文化中的东...[详细]
普罗普是前苏联著名的民俗学者,举世公认的民间文艺学研究的一代宗师。他的研究广泛涉及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史诗、仪式、风俗等文学、文化现象。其中,故事在他的研究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并且成为一种完整的自成体系的体裁形式。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普罗普对俄...[详细]
俄语否定是非问句的结构有原位否定和前置否定两种形式,二者表达的语义却是 P和P的对立。本文运用L.Rizzi的相对最小化理论(RM),提出否定算子的辖域差异是产生该语言现象的主要因素。在否定前置是非问句中,V提升到C位置后产生了否定冗余,导致这类问句...[详细]
本文从孤独、寻求精神导师、非情欲的爱、对理想的追求和悲剧命运及理想化的划一等5个方面综述了屠格涅夫所塑造的少女形象的共性特征,并论及这些少女形象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及其不足。[详细]